博一上学期小结
2024-01-06 / UNIDY

对于我这样一个本科阶段到处瞎搞、毫无科研经验的学术小白而言,博士生的第一学期主打一个学习,包括学习课程以及学习如何开展科研工作。

第一学期总是包罗万象的。入学教育的环节我已在之前的文章里写了,因此这里我继续分类记录本学期的其余内容。


课程

研究生课程可选的余地并不多,再加上通常会限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,因此选来选去就那几门课。

我由于免修了博士生英语,课程相对少一点点,所以打算博一一年修完所有课程。

并行计算

这个好像是系统方向的必修课,分专题讲了并行计算的基本理论和经典算法,考核方式是出勤 + 少量小作业 + 大作业。

由于我不是做并行计算应用的,讲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。小作业很简单。截至本文完成时,我还没开始写大作业——主要是因为没想好选题。还是那句话,我不是做并行计算应用的,所以要从我的研究领域内挖出能写大作业的选题真是太困难了。

大数据系统导论

选这门课的原因是,虽然这门课事多,但要求低。每周都有小作业(以编程作业为主),外加一场期末考试。编程作业大多比较好写,但有几周的作业写起来贼痛苦。不过好歹能混到基本分。期末考试是开卷考试,但属实没啥好开卷的,都是一些简单的问答题,也很少考概念。至于流处理系统的部分,我确实没咋学会,不过应该影响不大。

以及考试的时候,我才发现我对计算机层级存储结构的大小缺乏常识性认识,最主要是不知道各级缓存都有多大,希望没影响答题。

lstopo

关于小作业还有两点微小的建议(虽然助教多半看不到我这篇文章):

  • 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方便地在任何设备上查看 .md 文件,因此希望说明文档还是以 .pdf 格式下发比较好;
  • 如果每周作业都能给出初始模板,那就更好了。

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

必修课,每个班的任务都一样,我觉得我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值得分享的经验。

最优化方法

前半学期讲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,基本上还是虚张声势的线性代数。我觉得学数学课能让我获得新知和思维的锻炼,加之我认为这门课对我有价值,所以学得也挺认真。

后半学期讲各种非线性规划算法,我觉得学了没意思,就没怎么听。

另外,个人觉得《最优化方法》和《组合数学》一起修比较舒服,因为《组合数学》最后一章会讲单纯形法,而《最优化方法》课里面学会了以后,《组合数学》课上就不用学了。唯一的区别是,《组合数学》检验数定义的正负号居然是反的。

组合数学

虽说数学课都是选修课,但感觉这门课事实上成为了计算机系的必修课。

说实话,我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为计算机系特供的数学课。我认为组合数学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。这门课上下来我心里总有种错位的感觉,不过我文笔不好,也不知道怎么描述。或许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,就让它随着时间逐渐被遗忘吧~

一些心里话

OI 爷不要因为高中提前学了点组合数学就沾沾自喜。那还不是因为数学好的都去了北大数院。如果我拿出 IMO 金牌选手,阁下又该如何应对?

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

讲座课,但我有若干吐槽:

  • 教室容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。看来签完到就溜走才是正解。
  • 实际授课内容和时间与计划不符。这会让学生难以提前规划时间。(好吧,谁叫你总是想要提前若干周规划时间呢?)
  • 课程看不了回放。不过考虑到有些老师的授课内容不希望上网,这也可以接受。

助教

这学期我做了《离散数学》的课程助教,主要工作量是每两周批几道题,而且大一同学不会给助教出难题,活少钱多。就是证明题批改起来比较累,而且会心累——同学们写证明题的功底也太一言难尽了。

此外,还需负责期末出题、监考和批卷,我负责出罗素公理的题目,还挺有意思的。

顺便吐槽一下,两个班加起来将近 300 名学生。贵系扩招真是越来越恐怖了。


科研

目前还没完全上道,等上道了再单独记录吧。


项目

这学期我还在继续推进 THU Info 和 Saiblo 的传承事宜。

读博之后,留给课外项目的精力就比较有限了。我首先放手的是 Saiblo,因为它已处于稳定期。但现在看来我还得考虑一下接班人的接班人问题,而且目前接了新需求,还是有些新东西可以做做的。

THU Info 项目则有一定的特殊性,我需要考虑一种合适的交接方式。


总体

我有一种预感,读博五年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快活的五年。经济独立、时间灵活、没有绩效考核、没有生活负担……如果忽略毕业压力,这五年将别提有多爽了。

当然,毕业压力是不可能忽略的。不过读博嘛,心态最重要。现在不享受美好时光,就只能等退休了(x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unidy.cn/articles/summary-d1-1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