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学期延续上一学期的基调,主打学习,也开始推进一些实验项目。
课程
本学期我选修了四门课程,至此已达到完成培养方案的课程学分要求。
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
这是武永卫老师开的课,所以相当于必修课。
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数学的方式分析计算机算法,更侧重于培养理解和分析算法的体系化思路,注重思想而非技巧。虽然我个人认为在现在这个成长阶段再学一遍算法没有太多必要性,但这门课也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思维上的锻炼和提升。
分布式系统导论
这是章明星老师开的课,所以也相当于必修课。
在课程安排上,这门课大体参考了 MIT 的 6.5840,对分布式系统做了个较为全面的介绍。
通过这门课的学习,我对分布式系统有了初步的成体系的认识。从 CAP 理论开始,我逐渐加深了对于分布式系统研究的认识,也借助一系列经典案例取得了更具体的了解。作为一门导论课,我从中受益匪浅。
自然辩证法概论
这门课比“中马”的事少多了,只要参加随堂答题、网络学堂问答,并写完论文就行了。
略微多评价一句,就是我认为这门课有浓浓的民科味。有些章节对自然科学案例的解读只看到了表面,所推导出的结论也就可能片面或有偏颇。我的课程论文就抓住老师讲的“科学美”的部分进行了辩证的分析(老师认为真理总是美的,但我以为不然),虽然不知道助教会怎么判,但在这个话题上我有充分的论据,写起来非常轻松。
不确定规划
如果把某个公理系统中的某条公理改一改,会发生什么?
这门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:改变一条公理,就能创建一个学科;照抄经典学科,就能水出大量论文。
具体到授课的内容层面,这门课从“面积的定义方式”出发,指出除了 $a\times b$ 之外,还有一种合法的定义方式,即 $a\wedge b$。以此定义,可以衍生出不确定理论,发展出一个全新的学科,并且提供大量研究空白。
从思想上,这门课让我认识到,概率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适用。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“概率”,很多时候指的其实是“信度”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发展出不确定理论。
科研
绝赞探索中。
项目
今年 Saiblo 和 THUAI 继续进行了合作,并且尝试了新的合作模式:私有部署评测机。
我时常思考 Saiblo 平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,应该围绕着什么发展,而这次合作给了我一定的启示:Saiblo 平台的活力并不源于其评测技术有多高明(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个评测机,写一个评测机其实没有多困难),而是它的运营模式。基于此,我给 Saiblo 平台抽象出了两条不同于传统 OJ 的根本特征:
- 用户代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进行评测,具有多进程评测的特点;
- 一份用户代码可能在任意时刻被用于评测。
我认为,任何智能体比赛平台都符合上面两个特征,这也是我们能够向 THUAI 提供服务的根本所在。平台的发展可能有众多方向,但终究是围绕着这两个基本特征展开的。之前我们曾经想让 Saiblo 平台向传统 OJ 转型,现在我感觉其实有点本末倒置了。
总体
保持身心健康最重要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unidy.cn/articles/summary-d1-2/